(通讯员 陈艳雯)河海大学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乡伴水利,润泽心田”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于2024年2月18日开启了在南京市为期两天的农田水利实践调研。
7月15日,为深入了解南京市农田水利发展的整体情况,实践团成员前往南京市水务局,在工作人员向茂铭的带领下来到南京市水务局三楼会议室,与相关部门专业人员进行交流访谈。
调研团成员对实践调研主要内容的介绍后,农田水利处处长丁鸣鸣、科长袁园向调研团介绍了南京市农田水利发展情况,实践团了解到,农业用水资源的总体分配,由政府根据灌区面积占比多少给予一个整体的用水许可量,而具体如何分配考虑降水等天气情况和种植作物的需水量大小,在种植过程中由农民群众自行推进。“长期以来,式政府以客观数据为依据的统筹规划,以及民众立足种植经验的灵活应对,共同造就了南京农业的累累硕果。”袁科长对调研团成员说道。
图为调研团成员在与水务局工作人员交流访谈。张璐 供图
农田水利建设讲究因地制宜原则。实践团成员问及南京市灌溉设施时,丁处长告诉实践团成员:“不同于北方,南方大部分都是水网地区,南京在江苏的地形又更为特殊,它还有一部分丘陵地区,需要有引提水工程,泵站那种水利设施比较多,而平原地区主要通过小水闸实现对水流的控制。”
针对丘陵地带,调研团成员向袁科长深入了解了南京丘陵岗地区典型的“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该方式通过梯级翻水,实现水源从低地到高地的调度,保障丘陵地区的农业用水。随后,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研究员王刚又为调研团讲述了南京市农田水利的未来规划,其中加强引提水工程建设是未来规划中的重要一步。
在实践调研的前期准备中,调研团成员们认为,乡村在打造文化IP上还处在探索阶段,农田水利需要雅俗共赏的宣传契机。因此,实践调研团自主设计并制作了“农田水利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文创产品。为感谢水务局工作人员对此次调研的支持,采访结束后,成员们向工作人员展示并赠送了预先准备好文创产品,包括精美的文创扇、文创帆布袋、文创钥匙扣等,这些文创均融合了乡村人文情怀和农田水利主题,同时展现了河海大学特色,并印有河海大学的logo。
图为调研团展示自主设计的文创扇。张璐 供图
随后,实践团成员整理分析了南京市水务局工作人员的相关介绍,都对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产生了关注。因此,实践的第二天,调研团便前往南京市六合区新禹河灌区,实地调研该灌区最为典型的“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
上午,调研团来到田边的小村落中,对当地务农的村民进行走访。“现在我们这里农田主要由大户承包,各种翻水的技术都在不断升级,而且使用面积也在扩大,我们农村也发展地越来越好。”说到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农民们并不完全懂得“长藤结瓜”的内在原理,他们都了解的是,这种因地制宜、数字赋能的系统的建设,造就了农田的累累硕果,给农村带来了盎然的生机。
看着手中实践团赠送的自主设计文创钥匙扣,村民们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钥匙扣上绘制的翻腾着的湛蓝的河湖水、绿油油的田野以及金黄丰收的稻穗,正是这片灌区广袤天地的真实写照。
图为调研团在采访村民。张璐 供图
“长藤结瓜”讲究“蓄引提”相结合,“蓄”是第一步。2月19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前往六合区马鞍街道将台泵站,对将台泵站前蓄水池进行了实地考察。该蓄水池综合治理以“排口和截污相结合、截污和点源处理相结合、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为整改思想,成员们在八百河畔的点源处理处,了解了点源处理的全流程,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清水池构成的污水处理池整体结构。成员们观察到,在不远处的排水口处,清澈的流水正源源不断地流入八百河,看着无污染的河水流向农田,成员们似乎看见了来年秋天的丰收景象。
图为调研团在将台泵站前八百河畔调研。张璐 供图
“长藤结瓜”需要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支持。成员们在村民的指引下,来到了横梁街道猴甫泵站,在泵站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成员们了解到,该泵站的泵房中,有齐全的实时监测设备,新禹河灌区正开展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实现对灌区的数字赋能。
经过在南京市为期两天的实践调研,成员们对于当地因地制宜的农田水利建设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成员们将共同总结经验,为与南京市相似的降水充沛的平原丘陵地区总结出可借鉴的发展路径,为农田水利的发展建言献策。